以下這網路所傳文章原出處不明。

那天看見一詞,不通則痛。不知未合一長串的文字裡,就對四字特有感。讀過後還會再想,一時也找不到其他連結,就先貼也收藏這篇文,以醞釀......

 

「氣血不通,不通則痛」的迷思

民間甚至於醫者,幾乎都有一個最大的迷失,就是「氣血不通,不通則痛」。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,也是一個觀念,但是 幾乎沒有人把這個觀念講的正確清楚;因此,以訛傳訛流傳下來,就認為痛就是不通,所以使勁的按、使勁的打、使勁的拍、使勁的壓、使勁的刮,誤認為這就是氣 血阻塞不通的象徵,也是造成氣血通暢的方法。因此才流傳著「越痛越好」,甚至於還加上一句「你的痛苦,就是我的快樂」,這樣的話語在坊間流傳著。

「氣 血不通,不通則痛」這個說法並無不對,但並不是用蠻力、暴力按壓所造成的疼痛,只要靜思,就能心領神會。人是動物,全身尤其皮表都有痛覺神經,大力撞擊, 一定會疼痛,「不痛就不是人」,這種暴力打擊所造成的疼痛,是人為造成的氣血不通。而有些人會質疑,為什麼有些人疾病有了改善?說來不難,重力打擊時,相 對的碰到有關「反射區、經脈、穴道」,這就是「瞎貓遇到死耗子」暨「亂槍打鳥」的「碰運氣療法」。

簡單譬喻如下:身體裡面的血管、神經, 就好像生活上所使用的橡皮水管一般,用久了以後,管壁就會有一些污垢,慢慢的堆積,堆積到一定的程度以後,就會造成水管口徑的縮小。而人體內的血管、神 經,尤其像是腦部的微血管、神經,它的口徑非常的微細,所以隨著年歲的增長,飲食的不節制,運動量的不足,以及休閒的不夠,生活、事業上的壓力太重,相對 的加速了血管、神經內部的阻塞,慢慢的形成了氣血的不通暢,甚至於沒有外力的加持,就有「疼痛」的感覺。這種情形才是真正的「氣血不通,不通則痛」,例如 老人家的「腰酸背痛」就是最常見的例子。

再舉一例:如果用我們自己的手,放鬆整個手掌,輕輕的,同樣的頻率,相同的力道,同樣的速度,自 然拍打著我們身體上的任何一個部位,譬如說拍打自己的腿部,感覺是非常的舒服、輕鬆的,但是打到某一點的時候,它卻有「疼痛」的感覺,這個特有的「部 位」,承受著是與周邊相同的力道、同樣的速度,而產生不同的「疼痛」感覺,這才是「氣血不通,不通則痛」。

在足療的初期,有一個非常具體 的手法實例:按摩腳趾頭的方法叫「老虎鉗」,就是用任一手的食、中兩指,夾住被按摩人的腳趾頭,然後使勁用力的扭、轉、捏、揉,被按的人,痛的是齜牙咧 嘴,哭爹喊娘,整個身體使勁的扭轉擺動,甚至抽搐,但是按的人仍然一臉得意,更加使盡,按到最後趾頭瘀青,甚至於可能造成皮膚或筋骨的傷害。

長 新在這本書第三章裡,會詳加介紹各種手法,例如「捻法」,首先必須要知道生理解剖與經脈穴位暨力學原理之關係,才能真正找到正確的反射區敏感點。像是「老 虎鉗」所要按壓趾頭根部內側的「鼻子」反射區,正確的反射點在趾甲跟不的兩邊,輕輕的用指頭按壓下去,有凹陷的地方,正好也就是我國經絡學說的穴位;譬如 手大拇指的內側,指甲角的根部,是肺經的少商穴,少商穴恰好就是手部反射區的鼻子反射區最敏感的地方;腳大拇指的內側,指甲角的根部,是脾經的隱白穴,隱 白穴恰好是足部反射區的鼻子反射區最敏感的地方。而力學手法的應用是:一手的大拇指與食指,輕輕的捏住手或腳的指、趾頭,然後將這一手的大拇指當支點,食 指做為力點,彎曲食指以指側峰,也就是指背跟指掌交會的邊緣,來做按壓柔捏。這個時候並不需要很大的力氣,會自然的感覺到不是暴力所引起的疼痛、痠、脹、 麻的現象,這個「疼痛」就是「氣血不通,不通則痛」。

所以長新認為,傳承的第一要項除了口授心傳以外,一定要著書立說,而且要詳實記敘,將方法一點一滴毫不保留、毫不遺漏的撰寫出來,甚至於將他的感覺也敘說的清楚,「講真話,教真功」如此才能夠傳承下代、造福人類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不通則痛、養生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