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以下這篇,個人覺得自己就是屬於要少吃水果的體質(因為體質偏濕且腸胃較敏感)
讀後心得之一:真的要吃就吃當令水果!


水果為何要少吃??

從小到大,飯後總是少不了一大盤的水果,總覺得吃完水果,才算是完美的一餐。尤其台灣的水果世界美味,逛逛水果攤買買水果吃,是我最開心的事。
自從學中醫後,常聽到師父總是告誡病人少吃水果,尤其是體質偏寒偏溼的病人。慢慢的,我才了解,水果雖然營養及纖維豐富,若沒吃對,卻也是有它的壞處。
到底中醫認為少吃水果(果汁)的原因為何呢?


1. 水果大部份性屬寒涼,多吃傷脾胃,降低身體代謝
 除了幾種水果性質較熱(龍眼、荔枝、櫻桃、芒果....)之外,
   大部份以寒涼性質居多(蕃茄、葡萄柚、柚子、椪柑、 草莓、楊桃、梨子、柿子、李子、西瓜、香瓜、桑椹、奇異果)
   如果病人本身就體質寒涼,再多吃水果就是涼上加涼,尤其是很多長年過敏者,多是肺裡寒水或鼻腔寒水無法除去,再繼續吃水果,服藥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,無法根治。
   所以如果手腳容易冰冷,腰酸,月經不調,下肢靜脈曲張,大便不成形的體寒之人,千萬別把水果當做正餐或減肥的手段,很有可能會越吃越水腫呢!
   水果常會冰在冰箱裡保存,冰冰涼涼的加上性也涼,真是降低脾胃運作的好幫手!!

  (平性水果:蘋果、 芭樂、葡萄、檸檬、鳳梨...)

2. 若要吃水果,選當令當地較好
   水果在古代是自然熟成,較天然,不像現在多用技術催熟,還大老遠從國外進口,或利用方法讓它一年四季都吃得到。
   所謂符合時令的吃法,就是要選這個節氣會有的水果食用,大自然自有它的法則。
   夏天吃西瓜,可去暑熱,秋天乾燥,就吃梨來潤肺。現在很多水果一年到頭都買得到,很容易就吃不對時節,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   所以如果要吃的話,要多吃當季當地產的水果,不會花太多的食物里程數,也不會打太多的激素或催熟劑,對身體的損害相對來說較少。例如梨山蜜蘋果,因為不用像外來蘋果舟車勞頓,遠渡重洋,皮不需打蠟,也不用再催熟,安全得多。

   PS: 香蕉--如果筋骨已經常酸痛之人,要禁吃,以免酸痛加劇。芒果性<發>,不適合有腫瘤或皮膚病的人食用。

說了這麼多,還是想吃,怎麼辦呢?
恩,就選對適合你的水果,少量食用,早點從冰箱拿出來退冰吧!! 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水果、當令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