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書與「調香」有關,值得先翻閱再決定是否可做為調香工具書。
書名:格拉斯的小香水師
作者:葉若維
出版社:遠景出版社
個人評價:★★★
閱讀時間:2011.5.11~2011.5.17
放置類別:雜記
個人心得:
我們走進百貨公司的香水專櫃,驚喜地嗅聞各種芳香。接著那些明亮的名牌LOGO入眼,讓我們很單純的將香水與名貴品牌串聯在一起,以為那LOGO就代表了香味的一切。
或許,品牌因此深植人心,卻很少人進一步想起真正織出這些香味的幕後功臣。電視廣告拼命的秀出這些香水的盛裝,還有賣弄風姿的女明星,但極少人看到誕生這些味道的主人在過程中展現的專業姿態與理念。原來,我們對這香水的背景,知道的比自己想像得還少。
也因此,《格拉斯的小香水師》中規中矩的敘述記錄,符合我們的期待。
「小香水師」,說明了這本書的立場──它是一個學習的過程,同時也在學習中為作者自己與讀者開了一扇窗,一一看進這個行業的箇中精髓。作者從報考香水 學校,學習聞香、辨香,再跟香水師的鼻子進行同步思考,最後來一趟學習總集成,循序漸進、按部就班地寫,為那個世界建立了一個清晰的輪廓。
但如何搭配出一款好的香水,如何理解香精中的化學成分與作用……這些太過精細瑣碎的知識,似乎怎麼寫都寫不完,再細,讀者也學不到其中奧義。對於愛香 水的人,或許還能從本書中一窺自己喜愛香水的構成祕方或背後密辛,想學習擦香水的人,也可以約略了解該如何讓香味搭配自己。然而在這種種實用的目的中,卻 只有一處最吸引我──她開了一條路,讓香味與記憶結合在一起。
香水學校的老師曾出過一道作業,必須做出適合聖誕節氣味的香氛產品。作者近乎直覺地從回憶著手,想起了聖誕節就是與父親裝飾聖誕樹,和母親一塊烤薑餅屋、巧克力,還有繽紛多彩、讓人看了幸福滿滿的禮物。最後她做了一個「偏向甜味的辛香木質調,裡面要包含裝飾在聖誕樹上松果的乾燥木質果香,還要有薑餅人的溫暖辛香味,也要有充滿糖果和甜點的兒童歡樂天堂」的香氛蠟燭。
讀完這段文字,我自己把那只蠟燭點起來,好像在燭光與氣味中看到了她口中的聖誕夜。木頭斑駁的紋路、薑餅和巧克力嚐在舌尖的滋味,還有家人團聚的溫暖,都透過嗅覺復活了起來。
我喜歡她將香味整個具體化,變成一個個很有畫面的感覺。任何味道經這名小香水師的敘述,我們的嗅覺便不再只是嗅覺,更擴大為味覺、視覺以及觸覺。
當然,這種形容香味、與香味取得正確連結的方法,並非獨創,而是一名專業香水師必備的知識與技能。在第二章著重的聞香訓練中,作者便記錄了這基本工的種種困難──她的話讓我們具體想見:「我們平常習慣了聲光的刺激,常用眼睛和耳朵去感受這個世界……要用無聲無形的味道去記憶幾百種原料名詞,這可是比背課文要難上千百倍。」
因此,他們便開始利用生活的經驗與記憶,來加強味道分辨的正確度,這方法甚至進一步展演成一種信念──香水師或許能調出一些脫離人間凡俗的甜美香味, 但他們的生活絕不是如仙人一般孤高,相反的,他們必須更融入生活,更倚賴生活的感覺。只是跟常人不同的是,他們必須將所有經驗最終全數轉換為嗅覺,也因 此,他們的嗅覺是有形狀的──生活的形狀。
寫到這裡,也看出了一種文化差異的趣味性。比如有一款香味,很像榻榻米,只有來自台灣的作者以及日本的同學明瞭,兩人默契地相視一笑。甚至有一款像是 染製紅龜粿的原料氣味,那當然更只有台灣人懂得了。而來自香料大國印度的男同學Nag,為何總能精準地猜中香味學名,知道他的成長背景,倒也不意外,只是 更證實了氣味與生活息息相關,密不可分。而那些與名牌掛在一起的香水瓶,反倒是被人們無形的崇仰、追求心態,推離得太過遙遠了。
作者在P.86展述了受佛洛伊德啟發的一段理念:「以演化的觀點來看,我們的大腦深層,覆蓋著更古老的爬蟲類與哺乳類的腦,在遠祖的記憶中,可是常常趴在地面上嗅聞著。後來人類直立,鼻子遠離大地,嗅覺就被遺忘在大腦深處了。聞香課的我們,有時就像是潛入黑暗的海底三千米深處,去找回被遺忘的祖先記憶。」
因為無聲無形,若非過於強烈、引人注意,我們似乎都忘了嗅覺的重要性,卻不知嗅覺可以勾織出許多美好的情感經歷。經小香水師對於味道的一路輾轉追求, 我們好像找到了一種抓住氣味的方法,讓我們變得更靈敏,不再對無形無色的空氣無動於衷,也不再對香味盲目崇拜追求。如此,或許也能替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情 趣美感,體驗文案中說的「你打開一瓶香水,出現的是一座花園,一片森林,或是想起新竹的風、宜蘭的雨、誠品的書香,碳焙烏龍的滋味、分手情人的眼淚、親人慈愛的吻」那種深刻的生命感動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