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芽讀文感想:劉墉是一個很能寫的作者,也有豐富人生閱歷。真是人情世故理得又能寫的大家。讀其文想到一句話: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
原文標題:大牌為什麼在後臺吵架 作者:劉墉
我曾經看過兩位大牌歌星,演出才結束,就在後臺大吵。
原因是在謝幕時,主辦單位提到在海外推展中華文化。
其中一位歌星立刻說她要捐出當天的演出酬勞,另一位也立刻跟進。只見兩位大牌在如雷的掌聲中,笑容滿面地對著台下揮手道別,接著轉身……才轉身,其中一位已經面罩寒霜,剛進後臺就開罵了:「你要捐,為什麼不先說一聲?」「我是臨時決定回應推展中華文化, 哪有時間先跟你說?」另一人答:「而且我捐,你可以不捐啊!誰讓你也捐?」「你捐了,我能不捐嗎?我能不捐嗎?」前一位吼了兩遍:「可是,這壞了規矩,你懂嗎?」只管自我感覺良好乍聽這故事,你八成覺得那「勉強捐款」的人,格局不夠,對不對?
先讓我們看看《呂氏春秋》裡說的故事吧:
春秋時代魯國有個愛護子民的法律,就是誰把流落在外,當妾為奴的魯國人贖回來,可以向「公家」報帳或請賞。子貢就去贖回了魯國人,但是他表現清高,拒絕了賞金。按說子貢的義舉應該獲得讚賞。可是孔子知道了,卻對子貢說:「你錯了啊!聖人做事應該能改變人們的風俗習慣,而不是只求自我感覺良好。而今魯國富有的人少而貧窮的人多,你收受賞金不會對你的身價有損。而今你不收獎金,只怕以後沒人願意去為同胞贖身了!」
相對的,子路有一次救起一個溺水的人,人家送了頭牛作為報答, 子路接受了。孔子則高興地講:「以後魯國人一定會勇於救溺水者了。」孔子是個非常「合理化」的人。正因此,當人問孔子「以德報怨」如何的時候,孔子沒有大加讚賞,反而問「何以報德」?當人家對你不好,你對他反而好的時候,那些對你好的人,你又要怎樣報答?如果你處世沒有原則,是不是反而不公平?
什麼是壞了規矩
好!現在回頭想想那兩位大牌歌星的事。首先,就算其中一位臨時決定要捐出演出酬勞,是不是也該考慮另一位的感覺?你一個人表現大方、得到掌聲的時候,難道要讓另一位被冷落嗎?那是二人同台演出的團隊耶!如同兩人一起去作戰,你能只顧自己嗎?其次,讓我們想想其中反對者說的「壞了規矩」。這跟魯國贖人的法律不是相似嗎?你今天「耍帥」,一口氣把報酬全捐了,除了逼得另一位跟進,未來別人演出該怎麼辦?即使不主動捐,如果有人問「上次某某一文都沒拿,全捐了,您要怎麼做?」被問的人該怎麼答?最後是不是反而造成有些大牌不願意來了?
如果人人都出家。
這不是喊口號的時候,請各位千萬作深一層想。
行有行規!該拿多少報酬就得拿多少,值什麼價碼就得要多少。只有這樣藝人才能用報酬改進他的生活、他的行頭、他的裝備,用那些錢來支付自己的團隊,精益求精、更上層樓。
相反的,如果壞了規矩,大家都自命清高不拿錢,到頭來不是全餓死了嗎?這跟勸人出家的道理一樣,看破紅塵的境界高,不錯!茹素,有利環保,也不錯!不婚、不娶,沒有家累,安心禮佛、幫助眾生,更不錯!只是如果人人如此,不過百年,只怕世界上已經沒有人好被關注了。
教別人往哪裡站?想想參加宴會吧!
耶誕節,有朋友請客,你去了,看到那家的小孩,心想:就快過新年了,於是當眾包個紅包塞給小孩。你有沒有想到四周還有其他賓客,如果你當著大家這麼做,別人要怎麼想。是不是馬上就有人不安地說:「哎呀!我都沒想到,可不是快過年了嗎?下次補!下次補!」
適得其反的大方。
再舉個例,宴會完了,出酒店大門,「代客停車」的把車開來,你朋友掏出五十塊錢,正要賞停車小弟,你一把攔下來:「我來!我來!」接著遞過去一張百元票子。你做得對嗎?你朋友手裡拿著五十,你攔下來,改為一百。你是什麼意思?而且只怕後面有一堆人,個個手裡握著五十,人家又會怎麼感覺?由一贏到三贏還有,如果你參加訪問團出國,覺得接待單位真不錯,離開那天,大家依依不捨地擁抱,你突然掏出個禮物,當著眾人的面送過去。你對嗎?
抑或你可以事先跟團員們商議,一 起湊錢買禮物,如果一時不好買,你有個東西還不錯,就說是大家送的行不行。這樣做會不會好得多?更進一步,如果你是基層人員,就算有這想法,是不是也應該私下跟你的中級主管談,他覺得有理,再由他去跟「團長」反映?結果多好哇!老大一聽,對啊!我怎沒想到?對中級主管大加讚賞。中級主管得了好處,能不對你刮目相看嗎?你沒有居功、沒有越權、沒有愛現,這才是處世的藝術啊!
人生百忌,首忌愛現!
留言列表